釜山市有很多公務員工作在各種不同的領域。公務員是通過能力考試選拔出來執行市民管理及處理事務的。目前釜山市廳大約有2,805名公務員。 市長是我們選擇的代表。每四年舉行一次選擇,市民在所有的候選人中選出最適合的,爲釜山最努力工作的人。
我們現任市長是2022年7月1日就任的。他是釜山市廣域對外的代表,總管市內各種行政事務。
| 舊石器時代 | 確認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海雲臺佐洞、中洞、青沙浦遺址 |
|---|---|
| 新石器時代 | 東三洞、鳥島、瀛仙洞貝冢(貝冢)等鄰近海岸的地方分佈多數新石器遺址 |
| 青銅器時代 | 盤如洞、溫泉洞、老圃洞等河川周邊低丘陵地帶分佈青銅器遺址 |
| 鐵器時代 | 分佈生活遺址-東萊貝冢,墳墓遺址-福泉洞、久瑞洞、老圃洞遺址 |
| 三韓時代、三國時代 | 福泉洞古墓羣、蓮山洞古墓羣等分佈三國時代遺址 |
| 685年 | 三國統一後,將地方制度改變爲州郡縣制,編入楊州所屬郡(居漆山郡) |
| 757年 | 將居漆山郡改編爲東萊郡 |
| 1018年 | 將東萊郡降級爲東萊縣,成爲蔚州的屬縣 |
| 1151年 | 鄭敍流配至故鄉東萊 |
| 1387年 | 改建東萊邑城 |
| 1397年 | 設立釜山鎮 |
| 1407年 | 乃而浦(現鎮海)、釜山浦開港 |
| 1574年 | 東萊縣升級爲東萊都護府 |
| 1607年 | 設立豆毛浦倭館 |
| 1655年 | 升級爲東萊獨鎮 |
| 1678年 | 倭館遷移至草樑 |
| 1702年 | 改建金井山城 |
| 1731年 | 改建東萊邑城 |
| 1876年 | 因簽署江華島條約而開通港口 |
| 1877年 | 設立日本專屬租界 |
| 1907年 | 設立東萊府國策補償一心會 |
| 1910年 | 日本帝國主義掠奪國權 |
| 1914年 | 實施釜山府制 |
| 1919年 | 日新女校學生義舉、東萊及龜浦萬歲運動 |
| 1920年 | 樸載赫老師在釜山警察局投擲炸彈 |
| 1936年 | 作爲行政區域變更(第一次市區擴張),編入屬於東萊郡的西面一代與巖南洞 |
| 1942年 | 作爲行政區域變更(第二次市區擴張) ,編入東萊邑與沙下面,設立東萊、沙下、水營駐外地辦事處 |
| 1945年 | 設立建國準備委員會慶南支部,美軍進駐釜山(美24軍團40師團,兵力300名) |
| 1949年 | 廢除府制,實行市制,改稱釜山市 |
| 1950年 | 因6‧25戰爭爆發,政府機關遷移,成爲受難(臨時)首都 |
| 1953年 | 釜山驛前發生大火災 |
| 1955年 | 釜山市人口突破100萬 |
| 1957年 | 實行區制(中區、西區、東區、影島區、釜山鎮區、東萊區) |
| 1963年 | 升級爲直轄市/ 作爲第三次市區擴張,編入東萊區北面、龜浦、沙上及機張面 |
| 1975年 | 作爲行政區域改編,設立南區 |
| 1978年 | 作爲第三次市區擴張,編入大渚、鳴旨、駕洛/作爲行政區域改變,設立北區 |
| 1979年 | 釜馬民主抗爭 |
| 1980年 | 作爲行政區域改編,設立海雲臺區 |
| 1988年 | 作爲行政區域改編,設立金井區,實行自治區制 |
| 1989年 | 編入金海駕洛、菉山、昌原天家/作爲行政區域改編,設立江西區 |
| 1995年 | 改編爲釜山廣域市/作爲行政區域改編,設立蓮堤區、沙上區、水營區、編入機張郡 |
| 1998年 | 將釜山廣域市市政大樓從中央洞遷移至蓮山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