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谷產業園區內建立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深海海洋工學水槽”
世界最大規模的深海海洋工學水槽將建立在生谷產業園區。
釜山市於2月13日下午4點,在江西區生谷產業園區舉辦了造船、海洋成套設備產業的核心基礎設施“深海海洋工學水槽”開工儀式,有釜山市長徐秉洙、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等250多名參加。
“深海海洋工學水槽”是人工製作影響大海深處的成套設備(構造物及機器設備)的潮流、波浪、風等實際海域的環境的水槽,在評價、檢驗海洋成套設備設計結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設備。
產業通商資源部、海洋水產部、釜山市、造船三大公司(現代重工業、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業)和韓國海洋科學技術院附屬船舶海洋成套設備研究所與2013年11月27日簽署業務協議,約定在釜山生谷地區用27750㎡面積,截止2016年建立深海工學水槽(產業部、造船3公司)和深海工學研究洞(海水部)。
2017年開始通過深海海洋工學水槽,以前大部分依賴外國的水槽試驗裝備驗證可以在國內進行,也可以進行機器設備及原料品質認證,開發國際標準。進而也將可以開發新一代技術深海底礦物資源開發技術和二氧化碳海底隔離儲藏技術等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未來技術開發的基礎研究。
在國內,船舶海洋配套設施研究所(大德區內)有海洋工學水槽(長56m×寬30m×深4.5m),冰海水槽(42m×32m×2.5m),這些承擔了船舶和海洋構造物的功能評價作用。但是由於其水深較淺,到目前為止只能依賴外國運營公司,支付相當多的費用,再加上國內技術間接地流出國外的問題。
這次建設的深海海洋工學水槽規模是長為100m,寬為50m,深為15m,尤其是,製作了從水槽底到深度35m的井(Pit : 人工坑洼),可以重現最多水深為3000m的深海環境。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從海洋成套設備的設計階段開始精密地評價功能,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沒有運營記錄(track record)很難進入海外市場的國內成套設備行業的設計和乾燥(製造)能力。
並且作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水槽,不僅可以驗證海洋成套設備的設計過程,還可以適用於海洋成套設備的運輸、設置、運營、拆卸等海洋成套設備服務產業領域,可以大大提高國內成套設備產業的競爭力。
<國內外海洋工學水槽規模比較>
国家 |
水槽规模(L*B*D) |
Pit
深度 |
韩国(釜山) |
100*50*15 |
35m |
韩国(大德) |
56*30*4.5 |
13.5m |
荷兰 |
170*40*5 / 45*36*10.3 |
20m |
挪威 |
80*50*0-10 |
- |
巴西 |
40*30*0-15 |
10m |
瑞典 |
88*39*0-3.2 |
8m |
釜山市有關人士表示,“這次建設的“深海海洋工學水槽”附近,2016年開始建立“海洋成套設備高級技術研究所”,連接江西區美音研發中心園區將在2016年竣工的“海洋成套設備機械設備和原料研發中心”和“造船機械設備和原料功能尖端化中心”,將釜山打造成造船和成套設備產業世界中心地。”
另一方面,深海海洋工學水槽如果建立在釜山,將可以創造出高級工作崗位,也將可以創造出1256億韓幣的地區經濟波及效應。